1.猪“跌”,肉“坚挺”,蛋价“反弹”,油价“新变化”,咋了?

2.汽油价格是多少?中国的汽油价格下降了吗?什么时候汽油的价格会下调啊

3.求大和战列舰的资料等

4.油价最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26号柴油价格_6.29柴油价格

国内油价

今天是新一轮油价调整的第二个工作日。目前油价预计上调100元/吨,以升计为0.08 -0.09元/升。如果超过红线,则油价处于上升趋势。

不会的,油价还会涨。

这不,刚刚结束“三连跌”的成品油今天恢复上涨,涨幅100元,超过了上调红线。看来油价等不及要涨了,大家的油费又要涨了。

现在,7月份的两次油价调整已经全部结束。两次均为下调,共下调汽油660元/吨,柴油635元/吨。升来看,油价下跌0.52元/升-0.63元/升。加满50L油箱的车,每个人的油费可以减少28元左右。当然,如果你的油箱越大,你花在燃油上的钱就越少。

不过,昨天国际油价出现反弹,8月份首次油价调整启动。如果这波国际油价上涨持续下去,那么成品油就危险了,毫无疑问会上调。所以国际油价接下来的走势很重要。

国际油价方面,两种油价震荡上行,其中美原油站上98美元,最终上涨2.75%,至98.1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上涨2.48%,至107.12美元/桶,由此开启本次调整周期。

目前来看,上周美国原油库存降幅远超预期,纳指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北溪-1”的供气量已降至最大能力的20%,而俄罗斯对意大利埃尼公司的日供气量将降至2700万立方米,支撑油价上涨。

但G7于12月5日启动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机制,伊朗对伊核谈判的态度有所缓和。此外,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世界各地新增猴痘病例的增加也拖累了油价。

总的来说,国际油价短期内仍难下跌。看来成品油有危险了。让我们做好油价再次上涨的准备吧!

本轮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

地区

92号汽油

95号汽油

98号汽油

0号柴油

北京

8.54

9.09

10.07

8.28

上海

8.5

9.04

10.04

8.21

江苏

8.5

9.05

9.73

8.18

天津

8.53

9.02

10.3

8.23

重庆

8.59

9.08

10.23

8.28

江西

8.49

9.12

10.62

8.28

辽宁省

8.51

9.07

9.89

8.12

安徽省

8.48

9.07

9.9

8.27

内蒙古

8.47

9.04

9.92

8.09

福建

8.5

9.07

9.93

8.21

宁夏

8.43

8.91

10.15

8.1

甘肃

8.54

9.12

0

8.12

青海

8.5

9.11

9.92

8.14

广东

8.56

9.27

10.41

8.23

山东

8.52

9.14

9.86

8.22

广西

8.59

9.28

10.35

8.28

山西

8.48

9.15

9.85

8.3

贵州

8.67

9.16

10.06

8.33

陕西

8.42

8.89

9.94

8.11

海南

9.65

10.26

11.63

8.31

四川

8.63

9.22

10.02

8.26

河北省

8.53

9.02

9.85

8.23

西藏

9.41

9.95

11.09

8.75

河南

8.55

9.13

8.78

8.21

新疆

8.25

8.87

9.98

7.95

阿穆尔河

8.5

9.11

10.33

8.01

吉林省

8.5

9.17

9.99

8.14

云南

8.69

9.32

10

8.29

湖北

8.55

9.15

10.08

8.22

浙江省

8.5

9.05

9.91

8.2

湖南

8.48

9.01

9.81

8.3

相关问答:国际油价走势图

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对能源危机的心理预期已十分脆弱,每有突发件出现,都会被成倍放大,导致能源价格的剧烈动荡。近年与能源危机相关的突发件大致包括:(1)主要产油国国内政局动荡。目前最应关注的是尼日利亚发生的针对油田的武装袭击。(2)国际政治、军事冲突升级。近前如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等,而目前最应予以关注的是伊朗核危机。(3)重大自然灾害。2005年内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都程度不同地引发了国际能源市场动荡。

猪“跌”,肉“坚挺”,蛋价“反弹”,油价“新变化”,咋了?

有车的朋友们肯定非常关心油价,每天开车都需要加满油。那么这段时间因为油价暴涨厉害,所以现在大家对油价都是非常关注的,大家都想知道中国油价的地位,那么中国油价处在世界什么水平?我国油价又和哪些相关因素挂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数据统计,如今中国油价在170个地区排名61位,比平均值8.52元高了0.75元,所以是属于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月17日油价调整后,国内每吨汽油价格已破万,达到1.0005万元/吨。

几个产油国比如委内瑞拉、利比亚、伊朗油价在1到3毛每升,叙利亚、巴林、伊拉克、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油价是在两三块人民币。而中国香港,目前为第一高,汽油价格接近20元/升,超过此前的榜首挪威,总的来说,欧盟多个国家的油价处于偏高。意大利、德国、冰岛以及英国排在前20名。发达国家中美国油价7.8元人民币一升,日本8.7元,韩国10.7元。

那么国家油价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

1.不同国家间由于汇率和成本等因素,即使是同样的商 品,价格也会相差很多,在不同国家间的价格也并不相同,不同国家间的油价更是千差万别。

2.不同国家间油价的高低,主要和这个国家石油丰富程度有关,一般而言,主要产油国的成品油零售价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委内瑞拉的汽油价格约合每升0.3元人民币,其他如沙特、伊朗、科威 特、卡塔尔等国家的成品油零售价格都很低,这些国家的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主要靠进行高额财政补贴,而价格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 日本,油价基本上都在每升10元到15元之间。

3.每个国家的油价形成机制并不相同,油价中包含的内容尤其是税负水平差别很大,税负水平的高低,是不同国家成品油零售价格差 异的主要原因。在主要石油进口国中,美国的税率较低,税负占零售价格的比重约为12%,其余大部分石油匮乏的国家,为了抑制消费者对石油的过度使 用,减少能源消耗,通常会对成品油价格征收较高的税负,欧洲、日本和韩国属于高税负国家,税收占零售价格的比重在40%到60%之间,税收是引导石油 消费的重要手段。

国内油价是如何定价的?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我国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在调价发布日24时起生效。办法同时规定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要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

我国的油价调整机制是什么样的?

在3月17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访时答复,国内油价调整其实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每次价格如何调整,主要看调价前10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平均值与再之前10个工作日平均值的比较情况,并不是简单由调价前几天国际油价变动决定。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是与前10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均值挂钩,此前也多次出现过调价日之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但当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却下调的情况。

例如,2021年12月17日是调价日,之前2个工作日国际油价连续上涨,但当期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30元、125元。2021年7月26日、3月31日以及2020年9月18日等调价日均出现过类似情况。

中国油价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客观而言,中国还算不上高油价国家。总之,未来人们开车的成本有可能会持续增加,所以大家也要做好及时应对的准备,或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是选择新能源电动车出行。现在国家也在积极地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相信未来会让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成本降低的。

汽油价格是多少?中国的汽油价格下降了吗?什么时候汽油的价格会下调啊

近期,肉市、蛋价及油价新变化,猪价持续下跌,局部破10元,而肉价保持18元以上的价格;鸡蛋在价格回调后,又迎来再次的“上涨潮”,油价自“3连跌”后,市场又迎来新消息,下一轮价格早知道。

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续会怎样?下面一起探讨:

1、猪跌,肉类市场居高不下

在猪价连续下跌的同时,猪肉的价格一直保持高价,猪价12元以上,猪肉18元以上。

如今猪价9连跌,而猪肉纹丝不动,价格依然保持18元以上的高价。

猪肉市场也是没谁了。

从各类肉类食品统计来看,猪肉批发价格在15元以上,下跌2.2%;牛肉38.45元每斤,价格稳定;羊肉价格在33.21元每斤,价格稳定。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当前猪价下跌走势,但是整体大跌的幅度较小,最近有业内认为,当前的猪价不具备再次大涨的基础,在7月市场压栏惜售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迎来下调,市场反应正常,而在后续随着猪肉临近节日,消费旺季及开学季的到来,各种有利因素的情况下,猪肉价格会保持价格稳定,在猪肉价格的带领下生猪市场也会在10元每斤左右,持续下跌概率较小。

2、蛋价反弹,2连涨

最近的鸡蛋价格跌跌涨涨震荡起伏,但是迎来“2连涨”,从全国最新的鸡蛋价格来看,全国各地鸡蛋价格全面上涨,特别是北方及中部地区的价格更是势不可挡。

根据各个地区的报价来看,北京蛋价单日上涨0.6毛,批发价格维持在4.62元每斤;山西上涨1毛,主流批发价5元每斤;湖北地区上涨1毛,主流批发在4.7元每斤;河南短期上涨0.5至0.7毛,主流批发价格在4.95元每斤;山东地区每斤上涨1毛,主流价格在4.8至5元每斤。

从此次的鸡蛋价格快速反弹来看,首先是天气因素的影响,在3伏天的到来,鸡蛋产能下跌,市场供应减少。

其次,立秋季节将至,鸡蛋市场消费拉动。

再有在高价猪肉的影响下,很多人转向鸡蛋的市场消费。

以上仅仅是对各地批发价格的分析,当前的市场零售价格已经超过5元每斤,后续鸡蛋上涨空间有限,养殖户还是谨慎补栏。

3、油价调整后,下一个周期性下跌?

之前小编跟大家一起谈论了油价,在7月26日迎来下调,每吨汽油下跌300元,柴油下跌290元,每升节省0.3元左右。

从市场最新的油价来看,92号汽油价格在8.5元每升,95汽油在9.1元每升左右,98汽油在10.33元每升,0号柴油价格在8元每升左右。

此次的油价下调是今年的第四次下调,在14轮的油价调整中,主要呈现“10涨4跌”的状态,对于市场消费端来说,燃油价格下跌,市场消费的压力减少,每升有可节省13元左右。

对于后续大家比较关心的是8月6日新的一轮油价会怎样变化?是否会继续下跌。

根据相关市场来看,下一轮油价可能下跌幅度有限,价格每吨不足50元,油价再次下跌停滞,但至少没有上涨。

后续还需要看未来的国家油价变化,不少网友感叹,希望油价能重返“7元时代”。

针对当前肉价“坚挺”,蛋价“反弹”,油价会进一步“下调”?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求大和战列舰的资料等

相关负责人之前指出,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按照机制应该提高70%以上,但实际上只上调了50%。

今日通知,自10月9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均调降300元;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这是16个月来首次下调,此前已连涨4次。

油价调整一览表(单位:元/吨)

2011年10月9日:8280

2011年4月07日:8580

2011年2月20日:8080

2010年12月22日:7720

2010年10月26日:7420

详细情况及请关注“参考资料”

油价最高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日趋动荡,日本国内政治形势也在不断恶化,其右翼势力为了转嫁国内矛盾,极力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日本与美国由此在太平洋地区产生激烈利益冲突。1934年1月,日本在新的《帝国国防方针》中,正式将美国视为想敌,并判定日美两国海军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以太平洋为战场展开决战。

就在日本提出《方针》的同时,1922年于华盛顿签署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将于1936年12月31日到期。按该条约规定,美、英、日、意、法五国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排水量之比为5:5:3:1.75:1.75,单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而一旦条约失效,上述限制即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一方面在谈判桌上与美、英等国为制定新的军备条约讨价还价,一方面暗自筹备建造新型战列舰。

作为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西方列强薄弱、又匮乏的国家,日本在战舰数量上根本无法与实力雄厚的美国竞争。对此,日本也早有觉悟,但是为了与对手争夺亚太利益,实现军国主义野心,仍然依照明治时代以来奉行的“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海军发展思路,寄望依靠单舰的质量优势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海军开始为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未雨绸缪。

按照他们的估计,美国海军当时只有建造406毫米口径舰炮的经验,且由于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其舰艇宽度不能超过33米,因而即使造出更大的重炮,也没有合适的平台搭载。相形之下,日本早在1916年已经试制过1 门460毫米口径舰炮,1920年又制造过480毫米口径火炮,积累了此类超级火炮的生产经验。日军相信,一旦建造出搭载46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其海军将足以获得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从而将美国海军逐出西太平洋。

设计定型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舰政本部正式下达新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要求新舰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副炮12门(4座三联装)或200毫米副炮8门(4座双联装),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 20,000~35,000米距离的打击。舰政本部接到命令后,以其第4部基本主任福田启二大佐负责整体设计,日本舰艇设计权威平贺让造船中将在技术上加以指导,从1935年3月10日~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了23个设计方案,分别编号为A-140~A-140F5。

按照最初的A-140方案,新战列舰标准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宽42.4米、吃水10.4米、主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装备460毫米主炮9门。照此方案,新舰的3座三联装主炮将和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一样,集中配置于前甲板。其优点在于战斗中便于集中火力射击,缺点是一旦单座炮塔被击中,极有可能殃及另外2座炮塔,造成整体战斗力的丧失。对此,日本海军考虑再三,在前后否定了其他6种主炮布局后,最终用2座三联装炮塔配置于前甲板,1座三联装炮塔居于后甲板的设计。这种方案在集中火力,节省重量,以及防护效果上取得了均衡,相同设计也出现在同期建造的美国海军最后一代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它级和衣阿华级)和意大利海军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上,被公认为战列舰主炮最佳布局。

新舰的460毫米口径主炮有两种身管设计方案,一种用45倍径身管,另一种用50倍径身管。尽管在射程、炮口初速和弹丸重量等方面,50倍径舰炮的性能均高于45倍径舰炮,但由于其尺寸过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在设计中,另一个让日本人很费心思的地方便是动力装置。按A-140方案,新战列舰将用传统的蒸汽轮机,但受到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以柴油机动力获得18,000海里/15节的惊人续航力刺激,日本在A-140A到A-140F4方案中,都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并用的混合动力方式。不过,后来由于安装柴油机的日本海军“大鲸”号潜艇母舰的故障率颇高,日方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构思,依然回到蒸汽轮机的动力模式中。

就在日本秘密设计超级战列舰的同时,其与英、美在伦敦海军会议上的谈判正在逐渐趋向破裂。1936年,日本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同年,日本海军提出了对美截击战略,设想先以潜艇和航空兵对远道而来的美国舰队进行消耗战,然后于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依靠以新型超级战列舰为核心的打击舰队,通过舰炮决战歼灭美国舰队。在该战略的指导下,日本海军在1937年制定了军备补充(即所谓“03造船”),正式决定建造2艘A-140F5号方案舰(当时称为1号舰和2号舰)。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

技术变通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通过向西方不断学习,积累了相当的造船经验和技术,到昭和时代,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技术水平与西方不分伯仲。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且常年处于战争条件下的岛国,建造排水量超过条约型战列舰近一倍的巨型战列舰,无疑是国家整体实力难以承受的举动,其中的技术难度也不易克服。然而,在急剧膨胀的扩张欲望驱动下,日本决心不惜代价完成此级空前强大的战列舰,为此动用了包括十余万吨优质钢材在内的大量战略物资,耗巨资为造船工业增添大量设备,并特意将吴海军工厂的船坞加深了1米。在“大和”的整个建造过程中,日本前后花费 1,500亿日元(战后价格),平均每吨排水量需要200万日元——这是倾举国之力来建造的2艘巨舰。

战列舰需要大量的优质特种钢板,特别是装甲钢,此前,日本的装甲钢无论在材质还是加工工艺上均不如西方,因此,在新舰的建造过程中,如何开发新型装甲钢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日本海军旧有的战舰舷侧装甲钢主要用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战列舰舷侧装甲一般都用表面硬化钢,而甲板装甲则用均质钢),即所谓VC钢(维氏渗碳钢)。这种钢材有两个缺点,一是表面硬化工艺使钢材失去韧性而变脆,容易被对方穿甲弹击碎;另一方面,进行渗碳处理需要花费4~5个昼夜的时间,再加上煅烧时间,制造一块钢板需要一个月——对需要约2万吨舷侧装甲钢的2条在建新舰来说,如此速度不能接受。

考虑到上述情况,日本开发出另外一套加工技术,即不再对材料表面进行渗碳处理,而是直接运用锻烧以及热处理方法对钢材进行硬化,生产出一种被称为VH钢(维氏硬化钢)的新装甲钢。这种钢材在增强硬度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相当的韧性,根据实验测算,VH钢与 VC钢相比,抗冲击值有很大提高,其余性能则基本一致。此外,制造一块VH钢的时间只需要10天,是VC钢的1/3。由于具有上述两大优点,新钢材被1号舰用作舷侧及主炮炮塔正面装甲用材。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制造出合适的钢材以供新舰建造之用,日本还耗费巨资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一说16,000吨)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据资料,这些设备一共花费1,000万美元),从而保障了制造包括650毫米厚VH钢板(“大和”主炮炮塔使用)在内的大型锻压件。

战后,美国根据弗吉尼亚海军测试中心对缴获的大和级3号舰“信浓”(该舰后来改为航空母舰,因此部分装甲钢没有安装)的剩余VH钢板进行测试,宣称日本战列舰的装甲钢抗弹性只相当于美国产品的83.9%。但客观分析,作为日本海军“04造船”组成部分的“信浓”号,由于在建期间战争形势开始恶化,原材料缺乏(特别是制造优质装甲钢所必需的镍和铬),对装甲钢进行表面热处理的熟练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有经验的技工被征兵),导致其建造质量极为低劣,以至命中4条鱼雷便告沉没(“大和”号被击中10条鱼雷、24颗,“武藏”号被击中19条鱼雷、 17颗,当然,“信浓”的沉没与没有关闭水密门、舰上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而且潜射鱼雷的威力也比航空鱼雷大)。以这样的装甲钢与战前不惜工本、充分保证原材料供应和工艺质量造出来的“大和”号装甲相比,显然是不妥的。后来,美国人测试过另外一块183毫米厚VH钢,结论则是品质与美国装甲钢同样优良。

在主炮制造上,日本遇到一个重大难题是如何保证高膛压条件下主炮炮身具备足够强度?过去他们试制的 480毫米舰炮便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为此,吴海军工厂舰炮部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以往战列舰的主炮炮身制造均用套筒的方法,将2个或多个管子套在一起,经加热和冷处理后,使管子压缩在一起。而自紧工艺则是使用一根内径比所需口径小一些的钢管,在高压下扩展其内膛,使制成后的身管可以通过自身金属的内压消除炮管内层表面的小裂缝,借以增强炮身强度。用此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成功,身管寿命达200~250发。

生不逢时

1号舰的建造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总体上比较顺利。1939年5月~10月,该舰锅炉安装完毕,9~11月,主机上舰。1940年7月15日,1号舰被命名为“大和”号——这个名字来自日本古代的大和国,也是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称呼,以此命名该舰,可见对其寄予的厚望。但在当年8月8日举行的下水仪式上,由于负责宣读舰名的吴镇守府长官的嗓音太低,在场的很多人根本不能听清舰名,而在事后猜测该舰舰名为“亚细亚”,有人甚至还进一步推测说2号舰将被命名为“东亚”。

下水后的“大和”号开始了紧张的舾装工程,到1941年7月,该舰主炮已经安装完毕。从10月16日起,“大和”号开始试航,10月22日,这艘7万吨的巨舰在宿毛湾以153,553轴马力达到了27.46节的高速,试航获得成功。11月1日,“大和” 号首任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到任。12月7日,这艘巨型战列舰在试航中进行首次主炮射击,9门460毫米舰炮指向一舷,伴随震耳欲聋的巨响(声音连海边城市里的居民都听到了)9枚重1,460公斤的巨型炮弹打向2万米外,9门主炮齐射产生的后坐力高达8000余吨。

就在“大和”号显示威力的同时,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正向夏威夷进发,其核心是联合舰队最强大的6艘航空母舰。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为12月7日),从6艘航母上起飞的上百架舰载机偷袭了珍珠港基地,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群。这一行动在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同时,也确立了海上新霸主——航空母舰的地位,巨炮厚甲的战列舰在它面前显得黯然失色,一个全新的海空时代到来了。

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在珍珠港偷袭成功的消息传来后,“大和”号建造设计者们的心情,只知道在这一天,该舰结束了试航。8天后,即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正式竣工,入吴镇守府船籍,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从此开始了它的海军服役生涯。

特色舰体

为尽可能缩短装甲带并为主炮射击提供稳定的平台,排水量近73,000吨的“大和”号舰体设计得十分粗短,长宽比为6.76:1。若想以这样的舰形凭借15万轴马力(只相当于一艘日本重型巡洋舰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动力获得27节的高速,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从1935年开始,经过长期水池试验,先后提出40多个不同的线型,最终确定了“大和”号极富特色的舰体特征。

“大和”号舰艏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用当时极为新颖的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线下约3米处,和尖削形舰艏相比,新构型可以减少8%的兴波阻力,同时减少约3米的水线长度,节省了 30吨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内装有“零”式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敌方潜艇的活动。

有人认为这种舰艏和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舰艏很相似,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从侧面看,“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个球形,而衣阿华级则与水线以下舰艏保持平齐。相比之下,“大和”的球鼻艏外观更接近于现代形式,而效能也更为明显。

世界上大多数战列舰的舰体内侧曲线呈外张的弧形,而“大和”号艏内侧的细腰部却呈内凹的弧形——减阻性能更为优良。这种外形和衣阿华级非常相似,不同点在于,美舰舰艏的内侧曲线延伸到舰体中部以后就变平直了,而“大和”号的内侧曲线则呈弧线一直延伸到舰艉,看上去非常流畅,实际减阻效能也更为优越。之所以出现以上差异,并不是因为美国人在舰体设计上比日本差,实在是受限于巴拿马运河的宽度限制,只好用舯部平直舷墙弥补其舰宽的不足。

“大和”号另一个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其作战指挥中心所在的舰桥。该舰桥从龙骨处算起高达45米,相当于15层楼房,从远处看去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98式指挥仪,可以旋回)和15米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夜战舰桥)、第二海图室和司令塔等,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从外形看,“大和”号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却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于侧面积的一半,其迎风阻力自然也就比较小。

“大和”号舰艉同样与众不同。与高达8.6米的舯部舷墙相比(水线以上),其舰艉仅有6.4米高,低陷下去一块,由此可以通往舰载机机库,舰载机在吊装之前也暂时停放在这里。在“大和”号的舰艉处安装有前后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积为46平方米,副舵面积为 16.5平方米,两舵之间距离15米,副舵对主舵起作用。一般来说,战列舰大多用的是两舵并列的平衡舵,一旦被鱼雷命中,容易同时损坏,为此“大和”号才用了上述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大和”号的舵效非常明显,在航速26节状态下,战术回旋直径仅为640米,几乎可以算为世界上转弯性能最好的战列舰——这一优势对在战列舰炮战中对占领有利阵位有着很大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战术回旋直径比航速更为重要。

火力优势

“大和”号的主炮为3座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注2],出于保密考虑,日本海军将其称为400毫米舰炮。该炮由吴海军工厂舰炮部研制,火炮炮身长21.3米,单具炮管重165吨,1座炮塔内3门火炮全系统总重为1,720吨,加上790 吨炮塔装甲和,总重达2,774吨(有些资料称“大和”炮塔重2,510吨,系指不计算时的重量)。该炮俯仰角为+45°~ -5°,装弹时固定在+3°位置。主炮炮身的俯仰和炮塔的转动均用液压驱动,俯仰速度8°/秒,炮塔旋回一周需3分钟。炮弹用机械装填,其扬弹速度为 10发/分。主炮塔后部装有世界最大的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带电罗经,可在航行时保持稳定),另附有98式射击仪和98式方位瞄准仪。通过这些装置,保证了94式舰炮在远程炮战中的射击精度。94式主炮的射速较低,为1.8发/分。

“大和”号的460毫米火炮配有3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91式穿甲弹弹重1,460公斤,内置33.85公斤,弹长1,953毫米,发射药重330公斤(分别由6个各重55公斤药筒组成),发射时膛压32公斤/ 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45°仰角最大射程42,050米,仰角40°时射程为40,700米,30°时为35,826米,20°时为 27,916米,10°时为16,843米。3式对空弹和高爆弹重量均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相同,为805米/秒,前者用于对空射击,最大射高 11,900米。后者装填有63.5公斤,用于打击无装甲的目标和执行岸轰任务。“大和”号每门主炮配有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穿甲弹。

一般来说,三联装舰炮齐射时发射出去的弹丸在飞行中往往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以往解决之道便让中间的火炮与两侧的2门火炮交替发射。“大和”号则在主炮上安装有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炮的发射时间比2门侧炮延迟3/1,000~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齐射,提高了瞬时火力强度。

“大和”装备的这种94式460毫米口径主炮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舰炮,与处于第二位的衣阿华级战列舰配备的Mk7型406毫米口径50倍径舰炮相比,94式在口径、穿甲弹重量、炮口初速和射程上均处于优势地位。众所周知,战列舰主炮是一种远程抛射型火炮,其炮弹穿甲威力取决于弹丸的重量、下落前的弹道顶点(这两点保证了炮弹的势能和着舰动能)以及着舰角度,而射程远的火炮其弹道顶点通常较高。弹丸越重、射程越远的火炮穿甲威力就越大(额外还应考虑弹丸的外形、弹体材料和工艺等次要因素),同时具备这两个优势的“大和”号主炮无疑比衣阿华级主炮拥有更强的穿甲力。战后美国发表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参见附表)

单纯从数据来看,这种优势似乎并不明显,但如果同时考虑双方的装甲防护水平,我们便会发现,“大和”号在20000~30000米距离(这是战列舰一般用的远程炮战距离)已经可以贯穿衣阿华级的主装甲带(也可以击穿世界上其他任何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而后者的主炮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有人认为“大和”主炮的射击精度较差,射速也较Mk7低,因而怀疑94式舰炮的实战效能,关于此精度问题,笔者并未找到证明其很差的可靠证据。就“大和”的94式主炮本身来说,其身管寿命200~250发,而火炮膛压小得多的衣阿华级的Mk7型主炮身管寿命也只有 290~350发,这说明94式的身管强度并不差。另外还有一个影响战列舰火炮射击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战列舰舰体的稳定性实际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非常大,而舰体粗短的“大和”无疑比舰体细长的衣阿华级拥有着更好的纵向稳定性。

“大和”的副炮用从“最上”级巡洋舰上拆卸下来的3年式60倍径155毫米舰炮12门(4座三联装),其炮身长9,615毫米,单炮重12.7吨,整座炮塔重150吨,设有25毫米装甲板。该炮使用55.87公斤重穿甲弹(其它类型炮弹重量相同),火炮俯仰角+55°~-10°,炮口初速980米/秒,45°仰角时的最大射程为27,400米,最大射高12,600米(和460毫米主炮一样,该副炮也可以用于对空射击),射速5~7发/分。每门3年式副炮备弹150发,用基线8米的测距仪。

副炮的配置颇有特色,其4座炮塔中的2座被安装在舰体中心线上,分别位于2、3号主炮塔后部,另外2座安装于上层建筑的两侧(这2座炮塔后来被拆除,以腾出空间安装高)。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大和”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同时指向一舷,而大多数战列舰只能保证一半副炮同时指向一舷。

如前文所述,“大和”的主、副炮都能对空射击,但它们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的高,移动缓慢而跟随精度较差,对空射击只能起到干扰来袭飞机的恐吓作用。该舰的防空任务主要由127毫米和25毫米高承担。

“大和”建成时装备有12门89式40倍径127毫米口径高(6座双联装,均带有防盾),后来在改装中增至24门(12座双联装,一半带有防盾)。该炮俯仰角为+90°~-8°,所用炮弹重23.5公斤。火炮初速725米/秒,最大射程14,800 米,最大射高9,400米,射速14发/分,身管寿命800~1500发。

“大和”建成时另装备24门96式60倍径25毫米口径高(8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后来陆续加装,最终总数达到152门(三联装50座,单装2座)。该炮俯仰角+90°~-10°,弹重250克,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射速220发/分。

“大和”号的这两型高炮于太平洋战争中被广泛用于舰艇防空。在战争初期算得上两种性能优秀的高炮,但到了战争后期,随着美国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员水平的大幅提高,日方的25毫米高炮与美国配备近炸引信的40毫米高炮相比,显得威力不足。加上高炮射击指挥系统的落后,使得“大和”上高炮数量不断增加,但防空能力却没有显著提高。

防护特征

“大和”号是一艘极为重视防护的巨型战列舰,按照设计要求,该舰的装甲应该能够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炮弹着舰速度500米/秒左右),中甲板还能抵御从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型航空。

为实现上述要求,“大和”一共安装了22,895吨装甲和防御板,占全舰正常排水量的33%。该舰舱,主机和锅炉舱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舰体中部,有厚重的装甲带加以重点防御(从前主炮前端一直延伸到后主炮后端)。防御区划的舷侧装甲从战舰舯部水线处一直延伸至战舰底部,其上端水线处的主装甲带厚达410毫米,用VH装甲钢,主装甲带以下的舷侧列板厚度为200~75毫米(由上至下递减)。防御区划顶部的装甲敷设在战舰的中甲板处,厚度为200~230毫米,用加入钼的均质镍铬合金钢。防御区划的前后两端则由270~350毫米厚的装甲横隔壁防护。在“大和”号的主防御区划以外的舵机舱也敷设了厚甲,其主、副舵机舱顶部装甲均为200毫米,主舵机舱舱壁装甲厚350~360毫米,副舵机舱装甲厚 250~300毫米。

作为操舵室和重要的通信枢纽,位于舰桥处的司令塔也是一个重点防护区域。其侧壁及顶部装甲厚达500毫米,而从司令塔向下延伸至主防御区的通信线路则被300毫米厚的重装甲保护起来。

“大和”号主炮炮塔是全舰防护最为坚固的地方,其炮塔正面装甲厚达650毫米,带有45°倾角,侧面 250毫米,后部190毫米,顶部270毫米。必须指出的是,当时欧美在设计战列舰主炮炮塔时,侧、后部的装甲一般比顶部厚很多,而“大和”号却恰恰相反,其原因除了日本海军对远程炮战中垂直落下的炮弹更加警惕外,恐怕也与其海军内部航空制胜论者在该舰建造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

“大和”号主炮底座的前部和侧部装甲厚度均为560毫米,后部装甲则为380~440毫米。为了加强主炮库的防护,日本人还在主炮前的主甲板处敷设了35~50毫米厚的合金铜护板,可抵御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50公斤。为减轻重量,以保证炮塔的转动速度,该舰副炮的防御较为薄弱,其炮塔装甲仅为25毫米,只能抵御弹片和近失弹杀伤,但其炮塔底座却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以保护通向库的通道。

“大和”号烟囱的下部设有50毫米装甲,而位于中甲板烟囱开口处则装有一块非常独特的“蜂窝”装甲板,厚度达380毫米,板面上布满直径180毫米的小孔。这样既可以保证排烟顺畅,又使这一区域获得了有效保护。

“大和”号是最后一代战列舰中装甲最厚重的一艘,事实上也是整个战列舰发展史上最厚重的一艘。不仅如此,该舰的装甲带还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其舷侧410毫米装甲向内倾斜20°,是最后一代战列舰中倾角最大的舷侧装甲(其次为美国的衣阿华级和南达科它级,舷侧倾角19°)。而“大和”号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也带有7°的倾角,在最后一代战列舰中,只有该型舰用这种倾斜式装甲甲板。

在水下防护方面,设计要求“大和”的防雷隔舱能够承受400公斤TNT的爆炸当量(美国最后一代战列舰要求能抗击320公斤TNT打击,德国的“俾麦斯”级要求抗击250公斤TNT),在被击中2~3发鱼雷的情况下,战斗力不受影响。为防水雷,舰底用3层底,同时为了提高抗沉性,全舰被划分出1,147个水密隔舱。但作为一艘以炮战为主要任务、强调集中防御的战列舰,“大和”号的水下防护系统总长只占全舰长度的40%,这显然不利于防御鱼雷攻击。

国际原油价格最高的时候是在2008年147美元/桶左右。

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

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5元 。11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油累计跌幅为1940元/吨,柴油跌幅1870元/吨 。

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25元和215元 。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降低100元,柴油每吨降低95元 。9月18日24时,中国上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汽油上调90元、柴油上调85元,折合每升92号、95号汽油上涨0.07元 。

10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 10月22日24时起,国内汽油每吨上调300元,柴油每吨上调290元。 自2021年11月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现在,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